中国音韵学暨唐作藩教授九秩华诞学术研讨会在中心召开

时间:2017-05-10浏览:1912设置

2017年5月3-5日,中国音韵学暨唐作藩教授九秩华诞学术研讨会在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音韵学暨唐作藩教授九秩华诞学术研讨会”筹委会主办,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江苏高校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师范大学国家语委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语言科学》杂志社承办,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为本次会议提供学术研讨支持,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近百位专家出席了会议。

5月4日上午8:30,会议开幕式在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报告厅隆重举行。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钱进教授主持开幕式,江苏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教授,国家语委原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原司长、国家语委审音委员会秘书长姚喜双教授分别代表江苏师范大学和国家语委致欢迎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文哲学部主任、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蓝生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中国语言学讲座教授、原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原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台湾中研院院士丁邦新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龙庄伟教授,原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唐作藩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上,江苏师范大学华桂宏校长还向姚喜双教授和杨亦鸣教授颁发了江苏师范大学国家语委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院长聘书。

大会随后围绕中华通韵韵部研究(当代新诗韵归部研究)、音韵学前沿研究及学科建设研究进行了32场大会演讲和大会学术研讨,还举行了中国音韵学学科建设暨唐作藩教授音韵学研究奖励基金捐赠仪式,唐作藩教授心系绝学,奖掖后进,倾囊助研,设立了音韵学研究奖励基金。

大会首先就中华通韵韵部研究展开研讨。北京大学唐作藩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中华诗词学会李葆国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高校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杨亦鸣教授就中华通韵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韵部分类及其标准、编纂体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杨亦鸣教授在他的报告中首先论及《中华通韵》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唐诗宋词毫无疑问是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所以唐宋已降国人写作古典诗词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觉行为。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建国67年了,我们还没有编纂出一部以普通话语音为基础,立足现代,尊重传统,面向未来,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实用的《中华通韵》。前人尽管也曾编撰出韵书,但关于新诗韵往往在体例和韵部设立上存在种种不合普通话和押韵实际的问题。杨亦鸣教授因此提出,《中华通韵》的编纂应该包含“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十三辙”、普通话等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正好可以说明唐宋以来诗词曲等传统文学艺术形式用韵标准的演变。并确立了《中华通韵》编写的原则,“一是要有法律法规的依据,二是要有音韵学理的依据,三是要有创作实践的依据”。经过充分分析和深入研究,杨亦鸣教授建议将《中华通韵》的韵部归纳为14个。杨亦鸣教授提出的观点与方案获得了与会专家们的高度赞同。盛世修典,与会学者同时也对新诗韵的诞生表达了热切的期待。

与会专家同时还就音韵学前沿研究及学科建设研究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江蓝生研究员、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原台湾中国声韵学会会长姚荣松教授、重庆师范大学黎新第教授、南开大学施向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张振兴研究员、厦门大学叶宝奎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刘淑学教授、复旦大学陈忠敏教授、河北师范大学桑宇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李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虞万里教授、日本龙谷大学岩田宪幸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陈燕教授、苏州大学丁治民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汪启明教授、南昌大学李军教授、清华大学赵丽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姚振武研究员、北京大学杨荣祥教授、南昌大学胡松柏教授、南京晓庄学院张竹梅教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吕朋林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王进安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陈宁副教授等先后做了大会演讲和大会学术研讨,就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以及音韵方言关系、形音义关系、语音演变等音韵学的前沿问题进行探讨;南昌大学刘纶鑫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李葆嘉教授等探讨了学科建设和改革的问题。另外还有多位专家也提交了论文并参与了大会讨论。会上,龙庄伟教授宣读了原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唐作藩教授、原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杨耐思教授、原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秘书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亦鸣联合执笔的《关于重建中国音韵学会的建议》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关于支持国家语委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筹建中国音韵学会的复函》,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国家重视冷门学科发展、盛世修典的大好形势下,重建中国音韵学会应尽快进行,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会议推举五位原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龙庄伟教授、耿振生教授、李无未教授、张树铮教授、杨亦鸣教授为中国音韵学会筹备小组成员,尽快重建中国音韵学会。

此次盛会恰逢唐作藩教授九秩华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江蓝生研究员、暨南大学詹伯慧教授做了大会发言,称赞唐先生“宽容仁厚、真诚友好”,“淡泊名利”,“老骥伏枥、壮志未已”;北京大学张渭毅教授对唐先生的汉语言学成就进行了述评;其他学者也踊跃发言,祝贺唐先生九秩华诞。40多位因要事未能到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如全国人大程湘清主任、中国诗词学会副会长李文朝将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杨耐思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欧阳觉亚研究员和郑贻青研究员、暨南大学邵敬敏教授、吉林省社科院宁继福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平山久雄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李维琦教授、北京大学何九盈教授、北京大学蒋绍愚教授、台湾政治大学竺家宁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黄耀堃教授、河北师范大学苏宝荣教授、安徽大学黄德宽教授、南京大学李开教授、南京大学张玉来教授等,发来贺电贺信,这些学者和参会学者共同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支持和对唐先生的祝贺之意,大会还向唐先生敬献了鲜花。

唐作藩教授是原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著名音韵学家、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从事音韵学、汉语史和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六十余年,杏坛垂教,桃李芬芳,道德文章,人所共仰。大会上,唐作藩教授捐赠50万元设立了音韵学基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音韵学做点事,江苏师范大学也将拨出配套基金,完善相应的基金制度。上海师范大学潘悟云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唐贤清教授作了大会发言,高度赞扬唐先生心系音韵后学,为音韵学科的发展、为弘扬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他与会者也纷纷感佩唐先生对音韵学全身心的奉献,堪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